洋品牌問題頻發(fā) 提高違法成本是關鍵
近段時間,洋品牌頻繁的出事,一次次的挑動消費者敏感的食品安全脆弱神經。但是雖然洋品牌雖然備受質疑,問題頻發(fā),卻有著異乎尋常的底氣一次次的提價。一次次的消費著國人的信任,就那洋奶粉來說,美贊臣、雅培、惠氏等知名洋奶粉爆出的質量問題多如牛毛,不僅有吃到蟲子或毛發(fā)等令人惡心的“異物”事件,被檢有毒有害物質也是常事,一方面媒體和消費者口誅筆伐,一方面洋奶粉淡定的以此次提價。
除了“洋奶粉”外,價格昂貴的品牌水依云,以及服裝品牌“ZARA”、“H&M”等都是質量“黑榜”常客。被海關銷毀和截留的依云礦泉水數以百噸記,前不久依云被爆“亞硝酸鹽”超標風波,隨著依云的發(fā)布自檢報告,稱自己的產品全部合格,現在已成“烏龍事件”。
可以說近兩年洋品牌進入問題集中爆發(fā)階段。其在國人的心中形象已經不大不如從前那樣洋氣。我們回過頭冷靜的思考,造成“洋品牌洋不起來”的原因既有自己的原因,也有這些跨國公司本身“歧視性”全球銷售標準的原因。
從跨國公司自身來說,在中國市場和實際其他市場執(zhí)行雙重的標準, 一些洋品牌進入中國后,逐步走上本土化路線,甚至用國內外兩個標準管理其分公司,在生產、銷售環(huán)節(jié)存在不少漏洞。所以導致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問題頻發(fā)。但令人憤怒的是,一款同樣的產品,同一個公司生產,在其他國家的市場召回,唯獨不在中國的市場召回?難道中國人的心胸真的就如此的寬容?能夠一次次毫無底線的產品質量問題?
例如,一些國外汽車廠商發(fā)現產品存在安全問題進行召回時,也往往不將我國包含在內,理由同樣如出一轍:產品符合中國標準。
強生嬰兒洗發(fā)水去年被曝含有可致物質。自2009年以來,強生產品在各國被召回25次,但這些召回基本上不涉及中國,其改良產品也只在英、日等部分發(fā)達國家銷售。面對質疑,強生公司表示,他們的產品完全符合中國國家標準,因此不會召回相關產品。
而近期宜家召回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居然不包括中國,更讓人費解。
實際上這里問題的關鍵就是洋品牌多次聲稱的“合符中國的標準”,這也是洋品牌多次使用的擋箭牌,而且是屢試不爽。目前我國在一些產品的安全監(jiān)測上和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有的行業(yè)標準過低或過粗,缺乏精細化的評判,這讓跨國公司執(zhí)行雙重標準鉆了空子。所以即使我們知道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和國外市場執(zhí)行兩個不同的標準,也沒有辦法以此來制裁跨國企業(yè),因為按照中國的標準檢測他們的產品確實是合格的,這就是體制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洋品牌的“兩面性”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日前,福建名仕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元強表示,部分洋品牌借口我國國家標準低于國際標準,為其缺陷產品做“擋箭牌”,損害我國消費者的利益,我國國家標準制定者就必須站在中國消費者的立場上,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制定更高的標準,全力扭轉洋品牌在我國頻頻出現產品標準“合法歧視”的怪相。所以關鍵是加快完善國標和行業(yè)標準體系建設,盡量的和國際標準接軌。讓跨國公司無縫可鉆。
同時還應該加大對跨國公司產品侵害我國消費者權益違反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處罰力度。監(jiān)管部門執(zhí)法不能手軟,“高高拿起,輕輕放下”的做法,損害的是整個市場的公平和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同樣也損害我國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不能因為是跨國企業(yè),是利稅大戶,就對其違規(guī)行為網開一面。正相反,大品牌、洋品牌一旦出事,波及的人會更多、危害性更大,更應該嚴厲處罰才對。
但是在現實中,我們看到,相對于其他發(fā)達國家對跨國巨頭的處罰,國內的處罰力度可以說是“九牛一毛”。對這些“富可敵國”的大型跨國公司基本上是“隔皮瘙癢”,并不能讓其感受到“切膚之痛”。當然我國開出的罰單對于跨國公司來說就起不到什么實質性的警示作用。例如,2011年4月,聯合利華和寶潔公司因操縱洗衣粉價格,被歐盟反壟斷機構處以3.2億歐元罰款;2009年9月,輝瑞制藥因非法推銷藥物被美國司法部罰款23億美元。
而在我國,相似的問題,罰單往往只有幾十萬元,堪稱國內處罰大單的沃爾瑪連鎖店銷售假“綠色豬肉”案,終罰款也只不過269萬元。
這點錢對身價幾百億乃至數千億美元的跨國企業(yè)來說,只能算是“九牛一毛”。農經分析師王強認為,只有提高跨國公司的違法成本才能讓洋品牌感受到“切膚之痛”。才能起到必要的“敲山震虎,殺雞儆猴”的威懾作用。在洋品牌頻出事端的當下,高含金量的“罰單”是必要的。
從國人的消費心理來講,洋品牌之所以一次次的牌犧牲品質追逐利潤的手法也是中國消費者“寵”出來的。即使洋品牌降低產品質量和服務檔次,大部分消費者仍會買洋品牌的賬。這也是國人崇洋媚外心理的一貫表現。我們認為,洋品牌頻出問題,這對民族品牌的成長和做大,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當然,民族品牌要想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必須要練好質量、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內功。
- 分享到:
- 更多>>